背景說明
我們要在台北縣大新店社區開辦的社區大學,與教育部構想中的社區學院旨趣不同。我們認為:教育部設置社區學院的同時,民間與地方政府應合作發展社區大學。
教育部所構想的社區學院,強調個人終身學習與推廣技職教育,並企圖藉此紓緩升學壓力。而我們所規劃的台北縣新店崇光社區大學,一方面固然也提供個人知識成長、學歷加昇的機會,另一方面更強調開拓民眾的公共領域、充實民眾的生活內涵,同時發展人民的批判思考能力和台灣社會的新文化,以進行社會重建。換句話說:教育部的構想著重於教育改革,我們則強調教育改革與社會改革一併進行。
在天主教教育宣言(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中,對天主教設立學校時有以下二段說明茲分述如下:
(一)在設立與管理天主教學校時,應顧及時代進步的需要。因此,除應繼續發展用以培養基本教育的小學及中學外,尚須特別注意現代社會所特別需要的學校:例如職業學校、專業學校、成人教育、社會服務,以及需要特殊照顧的殘障或智障學校,和為訓練宗教教育或他種教育師資的學校等皆是。
(二)對較高學府~尤其對於大學及學院~也應多加關心。在一切屬於教會的學府內,教會應以一種有系統的步驟,謀求每一學科,各依其固有原則、方法及學術研究的自由而作研究,俾使各科知識日益精深,並對時代進步中之新問題及新探討予以極為精確之批判,以深切了解信仰及理性二者,如何同歸於一個真理,並追隨教會先師聖多瑪斯…等的精神。盼望天主教思想,在提高高級文化的整個工作上,能形成一種公開、穩定而又普遍的臨在(Presence),我們的學生,也能被陶冶成學識傑出、樂於在社會上負起更大職責,並在世間為信仰作證的人。
基本理念
社區大學可由中央、地方或民間分別設立。但衡諸當前政治與社會現實,我們認為先由地方政府協同民間開辦社區大學,這是最能切合實際的做法。而且,在新店市由崇光文教基金會開辦社區大學,並由縣政府核發四年制大學結業證明或學士文憑,日後再爭取中央予以追認,對於民眾入學會具有較大誘因。
我們所規劃的台北縣新店崇光社區大學,是以台北縣18歲以上之民眾為服務對象,且不加任何學歷資格限制。招收學員除了未取得大專學歷的一般民眾外,亦兼含大專畢業生;其中專科畢業生,經補足兩年通識學分後,可取得四年制大學文憑。而大學畢業生,就讀社區大學取得的通識學分證明,除了自我充實外,亦可替代官方或企業所舉辦的成長課程,以提高各個行業人力的素質。我們所規劃的新店崇光社區大學,除參考美,德等國社區大學之功能外,更考慮到大新店社區的特殊條件與需要。
推動生命教育、促進身心靈修
所謂「生命教育」就是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著手,幫助青少年從小開始探索並認識生命之義意、尊重並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展每個人獨特的天賦,將自己的生命與天、地、人之間,建立起美好、共融的存在關係。所以它包含了「倫理教育」「環境教育」及「宗教教育」。一個完整的教育,不只是習得作為生存工具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生活的能力。「生命教育」可以使人有自覺及省思、可以激發出向上提升的力量、可以使我們更為了解生命、欣賞生命、熱愛生命。
一個人愈能對生命有深沈的反省、覺察、了解,就愈能整理出自己服膺的,可以安身立命的價值觀念。當這個信念經過學習、成了自己生活的依靠和信念時,不論生命起了如何變化,這個信念可以幫助我們應付生命中的各種起伏波動。因為,對生命的意義有過思索,所以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生命中重要的是什麼?次要的是什麼?一生要留下什麼禮物?離開的時候要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對生命愈能有深沈的省思,愈能盡心努力的活著,當走到生命盡頭時,才能了無遺憾!
在通過社團活動課程,讓學員接觸公共事務的同時,必須輔以學術課程(佔48學分),使學員以較寬廣且較深刻的觀點去看待世界,才不致使人對世界的認識,流於狹窄與表象。宏觀而深入的檢視自己與他人(人文學)、與社會(社會科學)、與自然(自然科學)的整體關係,才能夠對生命的意義作較根本性的思考。學術課程48學分,佔全部課程三分之一強。
學術課程所記載的知識,許多固然是人類文明中的偉大遺產,但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而是人類在文明創造活動中長期累積的經驗。假如把現代知識分成三個領域:人文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那麼,人文學的內容,像文學與藝術,不過是創作者透過他本身獨特的手法去刻劃他個人對人世感悟的深度體驗;社會科學像經濟、政治、法律、社會和歷史,便是人經營社會組織,從事社會活動累積下來的集體經驗;至於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則為人與自然對話的活動中提煉出來的經驗。只有學習者原有的經驗,與書本所記載的別人經驗相互碰撞、相互印證、相互衝突,才有真實的知識產生。
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不應被視為「不負責任的批評別人、批評外界的態度」。事實上,批判指的是經驗的衝突。人的解放,必須通過真實面對現實的種種矛盾-人內心的掙扎、原欲與社會規範間的矛盾、內在與外在之間的矛盾、真實與虛假之間的矛盾、性別分工中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族群之間的矛盾、自由與安全之間的矛盾、文明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是無數的矛盾成就了今日世界豐饒瑰麗又辨證詭譎的樣態。真實的面對潛藏在這個千變萬化的樣態底下,纏繞糾結的矛盾,人才可能提昇自己看問題、想問題的層面,才可能擁有批判思考,才可能在滾滾洪流中保有獨立的自我。社會的內在反省,正是許多善於從事批判思考的自我,加總而相乘起來的結果。學術課程的開設,如果要發展人的批判思考,就不能採取概論式的套裝知識來灌輸,而應改用「專題-共讀-討論」的工作坊形式來進行。
凝聚社區意識、締造祥和社會
社區大學課程分三類:學術課程、社團活動課程與生活藝能課程。其中社團活動課程將授與40學分,佔全部課程三分之一弱。這點與一般大學之規定不同。社團活動課程的目的,在於發展人的公領域。藉由公共事務的參與,去面對當前社會的問題,引發人的社會關懷,也提供人進行思考與討論的具體素材。以實務結合學術課程所研討的理論,學員可以得到較紮實的自我成長機會,深化自己對週遭世界的認識。另一方面學員經由社團活動,將為台灣社會的公共事務注入豐沛的人力資源。在公領域內發展緊密的人際網絡,則有利於促發民間力量的形成。社團活動以公共事務為主,由學員自己組織,另聘教師為社團顧問,以便諮詢及指導。例如:組成社區新聞社,挖掘社區新聞、辦社區報紙、提供社區資訊以凝聚社區意識。又如:地方文史社,探查地方過去的歷史、人文典故、特殊建築與民間藝術。其他如:校務義工社、生命探索社、慈幼社等之籌組,在在都有益於凝聚社區意識、打開公共領域,學員也可籍以自省,創造新價值觀。
參與社大校務、協同經營發展
一般學校之運作或授課,皆由行政人員及教師主導,許多文化中心或民間辦理的研究課程,學員常處被動,彼此之間沒有機會通由研習課程相關之場域經常互動,而形成研習之主體,甚至影響日後之研習內容。本計畫所設計之社區大學,藉由社團活動、生活藝能課程,不但將提供學員密集互動之大好場域,還將激發人性中善良與追求公義的一面,而且會促成學員深入公共領域,探討社會結構,影響公共決策,更進一步從根本去改變台灣社會的價值與風貌。同時學員亦參與學校的行政事務,例如:選修「校務義工社」社團學分者便須經常參與學校事務性工作,而由學員推派代表參加校務會議(學員代表不得低於三分之一席次),更使學員學習民主運作,與行政主管、教師共同經營社區大學。另外每學年學員對授課效果應做教學評鑑,以協助維持授課水準,亦使學員在學校運作中,擁有相當份量的發言權。這幾種參與管道將提供學員寬廣學習者的主體性,大幅增進學習效果。
掌握社會脈動、側重實務探討
一般使用「成人教育」一詞時,時常反映出知識菁英不自覺的傲慢,以為知識菁英可以來「教育」成人,事實上,在民主社會中沒有一批公民有權來「教育」另一批公民,或者有權來塑造其他公民腦袋裡的東西,這是基本的民主態度,也是開設社區大學時應遵守的原則。但從實質內涵來說,「成人教育」確實存在著知識菁英的偏見,以為社會大眾知識偏低,而把「成人教育」當作補習教育,意欲幫助民眾學習識字,學習中產階級的言語談吐,或教他們懂得一些所謂的生活藝術、休閒情趣、改變他們的「氣質」;或進一步讓這些民眾學習體制教育內套裝的教材內容,提高他們的「學歷」,讓他們再走一遍年輕學子所走過的路。持有這種看法的人,他們都不了解這些「成年民眾」,正如教育工作者經常不了解「兒童」一樣。辦學原有三個層次的目的,以便學習者能從教育過程中得到﹕1、知識性的操作訓練;2、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3、詮釋、批判與創造力的發展。
台灣的學校教育普遍偏重第一個層次的知識操作訓練,學生記很多、背很多,也懂得一點簡單的抽象推理。這使得台灣學校教育在國際上擁有智育偏高的假象。卻沒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詮釋、批判與創造力的培養上更只有壓抑。台灣高學歷的畢業生,時常在踏入社會面對變動不息的實際問題時,才開始要動腦筋,學習分析問題。至於創造力則因長年停頓不前,早已萎縮,不易恢復,這是台灣學校教育的普遍現象。提早離開學校而接觸生活與工作的社會大眾,反而有較多機會面對實際世界的問題。高學歷與低學歷的差別,在人身上所呈現的並非能力的高低,而是不同能力的發展。學歷較高的人多少比較擅長普遍形式的套用,記憶比較多而廣的東西,學歷低的人則反而能從自身經驗出發去面對問題。
辦社區大學就要緊抓這種特點,去延續成人大眾的長處,而補其不足。目前許多成人教育的形式都忽略了成人大眾的這種特點。像空中大學或各縣市文化中心所辦的演講,常是單向的授與新知,而忽略了成人民眾學習新知的特點。
一個人是否受過良好教育,最大的特徵在於他的經驗世界有無打開,而變得充實、深刻、廣闊與豐富。教育的目的則為了打開並深化人的經驗世界,使人把自身的生活體驗,延伸到不同的時空,進入久遠、廣袤或極小。人的經驗世界一經打開、深化,他(她)的能力自然提高。事實上,這也是教育最主要的功能。興辦社區大學,也要用這種觀點來擬訂辦學方式與內容。在協助學員打開經驗世界的同時,也回溯於他(她)們從生活中累積的自身經驗,並盡量避免太早或大量的使用具普遍性的抽象語言。運用成人大眾在生活與工作中累積起來的主體意識,運用他(她)們較擅於分析周遭問題的能力,提供他(她)們延伸自身經驗的環境與機會,教育的成效自然倍增。台灣正來到現代化的關口,崇光設置社區大學,可使民眾在接觸現代知識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參與四周世界的形成,以拓廣視野、建立世界觀,並共同解構、建構社會的秩序與價值。
基於上述體認,我們創辦的社區大學,其學術課程,除特定科目涉及基本原理的架構,必要對學員施以系統性訓練之外,一般不採用概論或冗長的文字介紹,而改用重點式的專題分析。由問題出發,再利用讀書會與討論會的形式,來讓學員掌握該課程的精義。例如不教「文學概論」而直接選擇適當的小說,透過共讀,去找出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同時介紹作者及其創作背景。
充實生活內涵、落實終身學習
除學術與社區活動之外,學員尚須修習「生活藝能課程」40學分。生活藝能課程一方面為了充實社區居民的生活內涵,滿足學習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在於健全人的私領域。例如在漢文化「萬般皆下品」的觀念支配下,長期有動口不動手的習慣,近年更受資本主義消費文化的影響,絕大多數人對生活中的許多重要環節都必須假手他人,這使得生活內容變得貧乏而無創造性,也阻礙台灣走向進步社會所必要的多元發展。例如:水電修護、汽車修護、園藝,一般人都不肯也不會自己動手,除造成生活內容空洞化,加速人在資本主義經濟下的異化之外,對子女的科學教育亦甚為不利,使科學教育停留於文字與概念的灌輸,沒有實際體驗與感覺。生活藝能課程中設有「拼布藝術DIY」等課程,可以減緩「壞了即丟」的現象,避免大量浪費生活資源,破壞生活環境。
總而言之,社區大學的三類課程設計,是以社團活動課程打開並發展人的公共領域,以生活藝能課程改造私領域的內涵,而以學術課程做為重建世界觀的基礎,養成人思考根本問題的態度。藉三類課程相互穿引,社區大學將變得生氣蓬勃,並可望成為重建台灣社會、發展台灣新文化的泉源。
天主教教育宣言
一九六四年天主教對教育事務,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中表達了積極的關切,並在會後的宣言中指出:「教育於人生之極端重要性,及其對今日社會進步日益增大之影響力,皆為本屆神聖大公會議所細心研討之事;事實上,青年教育、甚至對成人所施之某些教育,因今日環境已變得更為迫切。因為,人們更深地意識到其自身的尊嚴及責任,遂也更積極地願意參與社會生活,尤其是經濟的和政治的社會生活。工業技巧和學術研究的驚人進步,大眾傳播的新興工具,使人享有較多不必勞作的空閒和時間,而有機會更易接觸心智和心靈的文化遺產,並在各團體之間,甚至在各民族之間,更能彼此加強往還、互補不足。」
宣言中強調: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不拘屬於何一種族、環境、或年齡,人人既皆享有人的尊嚴,則人人皆在接受教育上有其不可剝奪的權利;而此教育,既應符合人生目標,又應適於各人性格、性別、文化背景以及祖國傳統,且應向其他民族友愛交往而開放,為能促進世界之精誠團結、和平共處。教育之目的,乃為培養人格,以追求其個人終極目的,並同時追求社會的公益;蓋因人乃社會之一,及其成長、亦應分擔社會的職責」。又說:「所有基督徒,既因聖水及聖神再生而為新人,且被稱為也實際是上主的子女,則自有接受基督徒教育之權利。所謂基督徒教育,並不僅在培養以上所描述的人格成熟,更重要的是使領受過洗禮的人,於遂步被介紹認識救恩奧蹟時,能對其所接受信仰之恩,日益提高意識~能以心神、以真理,尤其在禮義行為上崇拜天父,並按照具有真理之正義與聖善的新人方式調整其個人生活;這樣才能臻於全人之境」。
此外,在論天主教學校中也指出:「天主教學校的特有任務,乃在學校團體中造成富有福音精神的自由與仁愛氣氛,協助青年,使之於發展個人人格時,其由洗禮而成的新人,也同時成長,並將整個人類文化與救恩喜訊相配合,使學生之對於宇宙、生命、人類所逐步獲得的知識,蒙受信仰的光照。因此,天主教學校,既向現代的進步情況打開心胸,則自應引導學生致力於促進地上社會的福利,並準備學生為拓展天主神國而服務,俾能實踐建設性及使徒性的生活,而成為有益於人類社會的酵母。」
定位
我們不主張把社區大學定位為培養工商專業技能的場所。我們認為社區大學可以開設一些工商課程,但應強調「通識」重於「技職」的辦學精神,使人民能具有共同經營現代社會,具有進行反省、思辨與批判的能力。台灣這幾十年來過分偏重經濟發展,輕忽文化提昇,已使社會弊端叢生、價值扭曲。此外,強烈的工具主義取向,亦已深植於台灣社會,致使人文主義無法抬頭,社會亂象不斷。我們認為透過社區大學,進行台灣社會的內在反省,應是重建新價值與新文化的有利契機。
我們主張將社區大學設為四年制,我們相信這樣的定位可使社區大學免於變質,並可滿足民眾讀完大學的需求。縣政府能提供另一取得大學文憑的管道、廣發文憑,有助於打破文憑主義,使用人唯才得以落實。因此,我們的定位如下:
(一)「通識」重於「技職」的社教場所:台北縣新店崇光社區大學將廣開通識課程,使學員能具有共同經營現代社會的能力,並對社會現象具有進行反省、思瓣及批判的能力。崇光亦將開設生活藝能課程,其目的一方面固在調適休間生活、改變氣質,另方面則在淡化階級界線、扭轉自己不動手做,用壞即丟的惡習和浪費。
(二) 「有神」重於「無神」的社教機構:台北縣新店崇光社區大學既由天主教國籍主顧傳教修女會支持設立,我們將嘗試將「神」的臨在、基督的博愛精神,讓學員在自然的情境下接觸、體會,我們將鼓勵學員都能有個信仰,但我們不會勉強學員領受天主教的洗禮、以天主教為唯一的皈依。
(三) 「公益」重於「私利」的社教機構:我們認為教育的目的乃在培養成熟的人格。一個成熟的人,將不以追求個人終極目的皈依為滿足,而會同時追求社會公益的滿全。因為人是社會的一份子,理應分擔社會的職責,對人、對物、對環境、對自然,都應先公而後,台北縣新店崇光社區大學將要求全體社大學員以此自勉。
本章內容主要摘自黃武雄教授撰「我們要怎樣的社區大學」
及天主教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
背景說明
基本理念
推動生命教育、促進身心靈修
凝聚社區意識、締造祥和社會
參與社大校務、協同經營發展
掌握社會脈動、側重實務探討
充實生活內涵、落實終身學習
天主教教育宣言
定位
新店崇光社區大學 地址:(231-011) 新北市新店區三民路19號 版權所有©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